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2021年9月25日,我公司参加了“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在上海闵行区圆满举行。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要素跨界融合,来自各界的学者、行业代表和管理者汇聚上海,交流新探索、新成果,探讨思路和方法。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WACA)城乡特色学术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承办,上海江西商会、上海星链科技、上海佳是实业协办,上海交大校友会城镇建设分会支持。WACA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吴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孙洪刚副院长,上海交大校友会城镇建设分会侯波秘书长,上海江西商会刘晓桥副会长致开幕辞。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吴伟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孙洪刚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侯波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刘晓桥

研讨会嘉宾们从宅基地制度改革、景观风貌地方立法、乡村规划、乡村设计、价值创造、持续运营、乡村资产激活、多元路径和案例反思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思路、路径和成果展开了两场专题研讨,会场参会70多人,会议同步直播在线18万人。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一场研讨会由安徽农大城乡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导,安徽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张云彬副院长主持。绿十字发起人、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员会副主任孙君结合几十年来丰富的乡村工作经验,作了题为《乡村振兴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报告。浙江省乡村振兴学院中国农民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交大设计研究总院乡村振兴中心顾问研究员王枕旦,结合在其在三农领域的多年工作经验,提出“突出要素配置,架构四梁八柱”、“呼应基层需求,延展产业长链”的观点,并以“脚踏黑土地,心怀大天地。阔步振兴路,共谱共富曲”表达了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心声寄语。同济大学吴伟教授作题为《美丽乡村呼唤景观风貌立法》的报告。乡伴文旅联合创始人、乡伴设计院院长郑光强以“设计影响乡村”为题,通过多个乡村实践项目,从投资策划、规划设计、项目运营的角度,分享了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成果和反思。上海交大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城乡创新院院长、嘉善县美丽城镇首席设计师孙洪刚从乡村价值、乡村资源、乡村美学、乡村机制、乡村系统等五个方面,对乡村振兴的“价值”设计逻辑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倡价值设计、避免形式主义设计。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孙君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王枕旦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郑光强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孙洪刚

第二场研讨会由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市与城乡统筹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WACA城乡特色学术委员会郑宇昌秘书长主持。上海华邦园林设计工程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文化产业规划与研究中心执行总监卓纲军在第二场研讨会上做出报告。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上海华邦园林设计工程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文化产业规划与研究中心执行总监 卓纲军

在未来的乡村规划中,自然人文美学的深度挖掘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因地制宜是重点,才能形成统一的具有个性化的文化载体。

地域文化是自然环境、人类群居生活及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点滴长期融合渗透形成的,具有不可复制、特定时间空间聚成的特点。

在乡村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优秀的特色文化载体日益削弱,失去了原有的光环,但是其已根深蒂固于这个环境,如何挖掘复兴地域文化,关键是深度分析社会发展的需求,赋予合乎现代人的审美和心理需求。

基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特异性,也是设计师重点保护和利用的对象,用系统的思维模式来整合有利条件,找到其脉络,深化核心价值,才能有机地形成一个灵动的生命空间。

华邦简讯 | “地域特色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卓纲军先生从自然原型设计出发、以传统文化融合的角度,提出文化复兴、产业联动是提炼地域文化、振兴乡村文化的关键。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91-7027-199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69192445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